8月8日🚛,暑期学校第四日🧛🏼,为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水生生物与水域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综合提升学术素养☎️,切实感受华师校园内外美丽的自然生态课堂。天美邀请了不同行业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进行学术报告,并组织同学们参观天美生态岛,在野外生态观察中更深入地思考相关生态环境问题。
上午9时,中国科天美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吴庆龙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淡水微生物生态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彩报告📍。吴教授提到微生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目前对其结构和功能的认知却极其有限。从本世纪初至今,随着DNA测序成本的下降和基因芯片等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组学为主要特征的湖泊微生物组学迅速发展🤱🏻,深入揭示了湖泊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未来的湖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在微生物类群分离和纯培养👴🏻、拓宽研究边界、大数据模型等方面展开突破性研究。
吴庆龙教授带来题为“淡水微生物生态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彩报告
下午14时,北京大学天美娱乐和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姚蒙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环境 DNA 技术:原理、应用与挑战”的精彩报告⚀。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功能,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减缓这一趋势🧑🏼🔬。然而,传统生物调查无法满足大规模调查和及时监测生物组成变化的需求,而环境DNA(eDNA)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的新兴方法,并极大地推动了大规模和精细时空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此外,利用eDNA技术还可以解析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存关系🧒🏻💁🏻♂️,以及群落构建机制等重要生态学课题。报告通过结合课题组研究案例展示该方法的主要应用方向和可帮助解答的生态学问题🧑🌾,以启发不同领域eDNA应用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姚蒙研究员带来了题为“环境 DNA 技术:原理、应用与挑战”的精彩报告
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在生态与环境科学天美博士生罗心怡同学的引导下,来到了天美生态岛🤸🏽🌂。这片藏在华师大樱桃河畔的原生态森林深受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喜爱,其占地3700平方米,有 100多种鸟类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罗同学在这里为同学们讲述了这座生态岛的前世今生🍊,这里原是一片破败的建筑垃圾堆放地🙍🏼,自2006年开始👨🏼🔬,天美参考周边森林类型👰🏿♂️,结合本地土壤特点🎨,栽种本土树种。经过华师人数年的努力,让这片垃圾废地变成了美丽的地标性生物群落👷🏼。
罗心怡同学带领同学们参观生态岛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并触摸了多种本土植物,了解植物和鸟类的表型特征及生活习性💇🏽♂️,感受生物多样性对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在行走、观察🌴、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校园生态文化的“生命地标”之美。
同学们在生态岛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