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际知名期刊《免疫》杂志(Immunity, 2009年影响因子20.589 )发表了我校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医学研究所王平教授与美国耶鲁大学Dan Wu 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素诱导的PIP5K1C激酶的极化调控中性粒细胞极性🚤💆🏽♀️、方向选择及渗出”。
中性粒细胞是体内数量最多的白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中性粒细胞在天然免疫及急性炎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机体抵御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机体发生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受到化学趋化物的刺激,发生极化并穿过血管到达炎症部位🫵🏻,进而消灭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但是中性粒细胞是如何到达炎症部位的调控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王平教授及合作者发现磷脂激酶PIP5K1C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失PIP5K1C的中性粒细胞穿过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的能力明显下降🧙🏼♀️。他们对这一现象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PIP5K1C能通过调控趋化因子对于小G蛋白RhoA及整合素的活化而调控细胞的粘附↪️。另外,他们还发现整合素信号能够通过细胞内囊泡转运机制诱导PIP5K1C-90在中性粒细胞内的极化,而这一过程对于中性粒细胞识别炎症发生部位及穿越血管并最终到达炎症部位是十分重要的👵🏻。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整合素信号能够调控中性粒细胞的极性😏。
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细胞信号网络平台及启明星计划的支持。王平教授与Dan Wu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天美为第一作者及通讯单位🚒。王平博士于2008年7月受聘为我校生命科天美生命医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细胞信号传导与炎症、肿瘤及干细胞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