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的表观遗传致病机制与靶向治疗
报告人:唐玉杰 上海交通大学医院研究员、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主持人:张变红 副教授
报告时间:2017年5月16日 13:30-15:00
报告地点:闵行生科院534报告厅
主办单位:天美娱乐🧳,科技处
报告人简介🧑🧑🧒🧒: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技大学生命天美📷,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天美上海生命科天美物化与细胞研究所⛸,2010年-2015年期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回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院担任研究员、课题组长🧂。目前主要从事恶性儿童脑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重点关注其表观遗传致病机制与靶向诊疗🤵🏽♂️。回国后已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支持🧑🏽🏫。近年来联合应用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策略🚞,针对恶性儿童脑瘤,尤其是发病率最高的髓母细胞瘤(MB😎,Medulloblastoma)和脑干胶质瘤(DIPG🛶💂,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开展研究并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拓展恶性儿童脑瘤的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与靶向诊疗研究新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内,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重要专业学术刊物《Cancer Cell》和《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研究论文3篇,另外还在《Cell》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刊物参与发表了4篇研究论文和1篇研究综述。这些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引用,并获得过2014年美国ALSF儿童肿瘤基金会的“青年科学家奖”。
报告摘要:肿瘤是当前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脑瘤的发病率排在所有儿童肿瘤类型的第二位,仅次于白血病。儿童脑干胶质瘤DIPG(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是目前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儿童脑瘤🥈𓀔,且治疗效果和预后状况极差,是造成儿童脑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研究成果证明了组蛋白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异常在DIPG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并可作为有效治疗靶标🧑🔬。其中不仅揭示了约80%DIPG中携带的H3K27M组蛋白突变介导的表观遗传致病分子机制,为解析DIPG的发病机制开辟了表观遗传新方向;还发现了一个获FDA批准的表观遗传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分子(HDAC inhibitor,HDACi) panobinostat,能在预临床肿瘤模型中有效治疗DIPG,为DIPG的靶向治疗提供了表观遗传新思路。该药物目前已经进入I期人体临床试验📘,是根据预临床试验结果开展DIPG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重大突破。